國資委要求央企“一企一策”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中國氣象局發布《2020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增幅約2.5 ppm,高于過去十年平均增幅。
世界氣象組織《2022年空氣質量和氣候公報》提出,氣候變化加劇地表臭氧污染事件,危害數億人的身體健康。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自然生態系統已被擾亂,今夏瑞士冰川融化掉總量的6%,阿爾卑斯山脈冰川到2100年將消失80%以上。
美國加州旱情加劇水資源短缺,超過1200口水井枯竭,約64%的水井水位低于往年平均水平,約20萬公頃的農業用地可能會在未來20年里荒廢。
西班牙首相與德國總理會面,承諾將開展兩國能源和氣候方面的雙邊合作,特別是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綠色氫能源等方面。
英國電網警告家庭和企業今年冬天可能每天面臨3小時的停電計劃,但氣候部長表態并不會強制人們使用更少的能源。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決定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決定在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財政部、稅務總局提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現住房出售后1年內在市場重新購買住房的納稅人,其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
北京提出在重點功能區及現狀軌道站點周邊,利用現狀建筑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以盤活存量用地,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
鄭州“保交樓”專項行動30天期滿,145個項目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促成資金回攏85.06億元,同時申請獲批70億國家專項借款資金。
監管支持下房企增信債券融資范圍擴大,不再局限于首批試點房企和參與座談會的房企,部分首批試點房企開啟第二輪增信債券融資工作。
重點城市完成年內第三輪集中土拍,城市間土拍熱度冷熱不均,城市內部亦分化明顯,除北京等一線城市稍有升溫外,多數城市熱度有所下滑。
國慶期間,不少房企聯動全國各項目推出打折優惠,通過成交禮、到訪禮、特惠房源和贈送車位等方式吸引購房者。
中指研究院發布《百城價格指數報告》,9月份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62萬元/每平方米,環比下跌 0.02%,已連續3個月下跌。
《自然》雜志刊登無人機建造房屋的發明,“建造無人機”負責運輸建筑材料并根據施工圖紙進行堆砌,“掃描無人機”在每堆砌一層后對施工現場進行掃描。
隨著國慶期間房地產階段性新政的持續發酵,網上已經出現房地產觸底論、低潮期即將過去等言論,甚至有內外資房企要大規模拿地或投資房地產的消息。顯然,新政已在局部產生了預期的效應,預計四季度相關文章或評論會越來越多。
無論輿論導向是借勢實現去庫存,還是預判房地產會再來一次抄底,我們先從經濟規律周期角度來分析。一般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都離不開筑底、修復、回暖、快速增長、頂峰、回落下行的循環軌跡。但對于房地產來說,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每一次周期都不可能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迭代升級;第二,“房住不炒”的屬性決定了我國新一輪房地產周期走勢必然離不開國家調控和產業結構調整。綜上兩點可以斷定,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健康良性循環發展一定是主基調。
因此,與其關注房價漲跌,不如放寬視野緊盯時代大趨勢,從房地產的新發展模式中尋找到更新、更多、更合理、更穩健的發展機會。那么,如何理性認知未來房地產的走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
房地產不再有同漲共跌的市場行情,而是隨著因城施策在不同城市之間形成顯著的分化。在“房住不炒”的戰略方針下,人口的走向成為推動房地產發展的基礎,房價局部穩增長和日漸萎縮下跌的空間將由市場決定,回歸消費屬性將由政府調控,暴利模式將不復存在,至于保值性房產一定是在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中。
在降杠桿測試期結束后,留下的房企會解除債務風險,以充?,F金流為基本保障、以適度多元融資為配合穩健運營。這個大背景下,房地產將脫虛向實,實現內涵式、高質量式發展。其重要政策導向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向土地要更大效益,城市不再繼續攤大餅式擴張,而是通過舊城精細化改造,擁有綜合價值更高的基礎設施??梢韵胂?,未來城市的新地土拍規模將大幅降低,舊城改造、城市更新規模將大幅增加,從而實現城市綜合品質的不斷提升。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房企總量將大幅下降,集中度和運營水平將大幅提升。
隨著城市運營水平的提升,房地產將逐漸從重資產向輕資產的運營平臺轉移,物業運營服務能力將成為行業再發展的主角。
目前,國家建筑節能國際創新園旗下的國家綠建科技技術中心,在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節能,還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其研發的被動房全產業鏈集成系統,具有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五大舒適特點,在實現除霾、去甲醛、注入負氧離子的基礎上,創新研發出“被動房智能大腦”運維管理平臺,所有數據均可在此聚合、交換、共享。此外,平臺打造的智慧醫療系統,通過高性能的存儲設備、完善的居民健康檔案,快速遠程進行醫療指導和應急治療,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該平臺成為我國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物業管理的 示范,也成為輕重資產整合運營、品牌拓展的應用典范。
目前我國房地產物業存量已非常龐大,城市新建和城市更新節能改造擁有巨大藍海和長期發展空間,房企轉型的重要標志就是把主要精力投入物業的輕資產運營,在自有的和委托運營的物業中形成高質量產業鏈平臺。這不僅能形成長期運營紅利,還將實現物業型地產主導向產業型地產主導的轉型。